******************************************************

在這趟旅程即將結束時,我們依照慣例回顧討論了一番,有趣的是,我們都說不出自己最喜歡哪一個地方。回來之後幾次聽到這個問題,我們也誠誠懇懇地搔著腦袋想了幾回,終究只能傻笑著提出「每個地方都很好玩、每個地方都很特別」這樣沒誠意的答覆。

對我們來說,這次旅行中拜訪的每一站都像是色澤氣息互異的花朵,各有動人的姿態和芳香。每一次只要想到這個問題,那些美好光燦的畫面就會爭先恐後地蹦出來,遑論分出個高下,連要選擇先寫哪一篇遊記,都讓我發愁。經過左思右想,我終於下定決心,就從比較單純的塞哥維亞開始吧! :)

******************************************************

就人口和面積而言,塞哥維亞只是馬德里北方的一個小小小小城鎮,可是單憑這一座屹立了兩千年的古羅馬輸水道,它在我們心中,就有了足以和馬德里或巴塞隆納並駕齊驅的迷人魅力。


羅馬人為塞哥維亞設計了一套完整複雜的引水系統,用來將鄰近山區的泉水引進塞哥維亞城內,現存的這一段輸水道全長728公尺,最高處28米,當時甚至和城內的下水道結合在一起。望著這座龐大的建築體,我們不得不對羅馬人肅然起敬,建造這麼一座輸水道所花費的工夫,或許還遠超過每天派挑夫到對面的山上去挑水哩!

《羅馬帝國衰亡史》裡提到,羅馬時代的公共建築大多莊嚴雄偉,用以展現國家對人民的重視。
然而,同為公共建設,相較於萬神殿、競技場或凱旋門,輸水道並未承載著什麼重大的象徵意義。我猜想,當時的建築師一定不僅僅將它看待為具有輸水功能的渠道,若不是有大把大把無處花用的金錢和精力,將輸水道建造的如此優美挺拔,建築師本身對於追求美感應該是懷抱著相當大的熱情吧。


這座輸水道可以昂然矗立至今,除了要歸功於羅馬人高超的建築技術,說不定和它本身的功能也有著密切的關係。對於新的統治者來說,這座輸水道不像萬神殿和凱旋門那麼強烈的標識著前人的霸氣,又具有高度的實用性,誰會想要拆了它、再大費周章地另蓋一座呢﹖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這麼一座巨大無比的「石牆」竟然一點也不會帶給人壓迫感。經過了兩千年的風雨錘鍊,那些胖呼呼的花崗岩反而顯得十分溫柔敦厚。


輸水道中央高處的壁龕原本放著羅馬皇帝的銅像,在西元1520年被聖母瑪利亞取代了。靜靜俯視著下方廣場的聖母瑪利亞,更為輸水道增添了幾分溫柔氣息。


我們在輸水道的拱門下走著繞著,想著這段悠長歲月中,也曾經穿梭在橋下的羅馬人、哥德人、摩爾人.....,心中不禁油然生出一股滄海桑田之感,也微笑著想起林達在《西班牙像一本書》裡說的話--「看過塞哥維亞輸水道,這趟來西班牙就值得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ee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