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04165.JPG
<發現者紀念碑@葡萄牙里斯本>

環球旅行在時間和空間上的跨度都很巨大。出國前,各種實務問題,諸如機位確認、辦理簽證、預訂重要住宿、打包搬家等等,就已經夠我們手忙腳亂,在充實各個國家地區的背景知識這方面,心有餘而力不足。我們臨時抱佛腳,囫圇吞棗讀了一些書,但吸收量終究有限,只好很阿Q地安慰自己,怎麼可能等到把一切知識都準備好才出發呢?如果真的有準備好的一天,到時候我們肯定已經視茫茫髮蒼蒼齒牙動搖,就算有勇氣,大概也沒體力。

既然如此,那就帶著我們的傻氣上路再說吧!

* * * * * *

一般而言,壯闊偉岸的自然景觀不需要太多言語注釋,自然而然有撼動人心的力量,即使不清楚這片荒漠那片汪洋的悠悠來歷,觀者很容易就可以從中汲取飽滿的感受,產生共鳴。然而,在面對人文風情、歷史建築之前,如果沒有先做點功課,弄清楚背後的淵源典故,我們也同樣容易就對其中的美妙動人之處視而不見,平白錯失許多受感動啟發的機會。

由於感覺到自己的匱乏,在旅館裡有辦法連上網路的時候,我們還是會找資料來惡補。旅行前期,我們多半是靠著出發前囤積在腦袋裡的記憶、從網路上收集來的即時資訊,還有與其他旅人的交流,來為自己導覽。可是人腦不比電腦,邊記邊忘才是常態,我們常常會碰上腦袋裡資料七零八落的窘境,偶爾還來個張冠李戴,其實挺困擾的。

旅行後期多虧有了iPod Touch的幫助,我們得以將網路上收集到的資料存起來,隨身帶著,在坐車等車排隊睡前各種空檔拿出來一點一點讀。就算沒有讀完,知道自己有疑問時,參考資料就在手邊,總是安心許多。

在收集資料這方面,適用於iPod Touch的兩個免費套件給我們幫助很大。「Instapaper」的功能單純而實用,就是讓使用者可以輕鬆地將網頁存起來,爾後就算沒有網路也能離線閱讀。「Wikiamo」的概念和Instapaper相近,差別在於它是針對維基百科所設計,三兩下就可以從維基百科裡把自己感興趣的條目找出來、儲存在iPod Touch中帶著走。

後來,我們由此慢慢建立起一套認識新地點的流程。

舉例來說,在前往法國之前,我會從維基百科預先下載法國、法語、巴黎、聖母院、羅浮宮、普羅旺斯、法蘭西斯一世、路易十四、法國大革命、巴黎公社……這些和法國相關的基本條目,或者依下載的先後順序,或者隨性所至,大致讀過。

維基百科的一大好處在於,各條目之間本來就已經建立了超連結,從一個條目出發,可以交叉閱讀,延伸擴展出許多可能,循著各路線索讀下去,常常會有意外的收穫。將這些資料讀個大概之後,腦袋中就會逐步建構出法國的輪廓。以此為基礎,要在其他面向或針對某些細節進一步了解法國,進入障礙也會比較低。
* * * * * *

有趣的是,一路惡補的過程中,我發現這樣讀歷史像在玩拼圖。

2008年初,我們到西班牙玩了兩個禮拜。當時的準備時間比較充裕,我滿懷嚮往地把《西班牙像一本書》反覆讀了幾次,對於曾經在伊比利半島上駐足的羅馬人、哥德人、摩爾人都有些親切感,西班牙歷史上至關重要的兩個事件:收復失地運動以及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也在我心中留下鮮明的印象。或許西班牙正好是一個份量合宜的起點,為我們後續的歷史探索之路埋下伏筆。

歐洲各國都有或深或淺的關連性,單論皇室貴族間的聯姻關係就盤根錯節,交織出許多精采的故事。

比方說,讓我們試著以西班牙女王伊莎貝拉一世做為連連看的起點吧。這位英明果敢的女王育有四女一子,長女也叫伊莎貝拉,嫁給了葡萄牙國王。次女華娜嫁給低地國(荷蘭、比利時)的王子菲力普,菲力普的妹妹又嫁給伊莎貝拉的獨子胡安。三女瑪莉在大姊死後,嫁給姊夫,同樣做了葡萄牙皇后。四女卡塔琳娜則嫁給了英國國王亨利八世。

華娜和菲力普的長子卡洛斯,先從爸爸那邊接收了低地國的統治權,接著在外祖父過世後,成為西班牙廣袤領地(包含那不勒斯、西西里、西屬南美洲)的擁有者。後來,在爺爺去世後,卡洛斯又繼承了哈布斯堡家族在奧地利的產業,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

就這樣,西班牙、葡萄牙、荷蘭、比利時、英國、奧地利,甚至遠在南美的智利、祕魯全部可以東拉西扯牽上關係。再加上哈布斯堡家族在歐洲大陸叱吒顯赫了幾百年,研究匈牙利、捷克和德國的時候,都不可避免的一再從四面八方連結到與哈布斯堡家族相關的維基條目。一開始,描繪在我們腦袋中的「歐洲皇室連連看」不是這麼清晰,讀著讀著,我們才慢慢抽絲剝繭,理出頭緒,發現原來繞了一圈大家都是親戚啊。

呼,這還沒完呢。

在現實世界中,並不是公主與王子結了婚,從此就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當時的皇室聯姻多半是出於政治考量,而不是當事人的自由意志,因此我們又可以從「歐洲皇室連連看」的千頭萬緒中延伸出另一張「算計權謀關係圖」來。

此外,各個國家通常不會因為彼此之間親上加親的情分,就相親相愛和平共處。不然怎麼會有三十年戰爭、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義大利戰爭這些牽連範圍廣及全歐洲的滔天大戰呢﹖除了親屬關係,戰爭中的對立、結盟也是我們進行連連看時不可或缺的一環。

再往外看,各種錯綜複雜的關係不是只存在於皇親國戚的政治活動裡,也不僅僅發生在歐洲這片土地上。我們同樣可以一絲一縷梳理出歐洲各國和亞洲、美洲、非洲之間豐富多樣的關連性。

在旅途中,每次多拜訪一個國家、多讀一點東西,我就像多找到一塊新的拼圖角角。逐步累積,在自己的腦袋裡把這些碎片拼綴串連起來之後,好像可以慢慢看清楚,原來世界是如何一步一步變成今天這個模樣的。心中不禁泛起再往前多走一些、再多找幾塊拼圖的想望。

有時候,在維基百科的條目之間連來連去,也會讓我想起那個宣稱「世界上所有互不相識的人只需要六個人就能建立聯繫」的理論。嘿,你想不想試著連連看,找出達文西和唐太宗有什麼關係呢﹖:)

* * * * * *

以葡萄牙做為歐洲行程的終點,或許是再好不過的安排。

還記得我是窩在艾克斯(Aix-en-Provence)一家小旅館的床上,為了即將前往葡萄牙開始讀「大航海時代」這個條目的。那是我們在小城裡找到最便宜的一星旅館,房間很陽春,牆色慘白,雙人床之外剩下僅容一個人走動的窄窄過道,窗外的人行道和馬路不時傳來一點喧鬧聲。雖然躺在硬梆梆、觸感有些粗糙的床單上不大舒適,可是那天晚上的我,捧著這塊新蒐集到的拼圖角角,心中真有無以復加的快樂和滿足。

早先,我們閱讀歷史的目光幾乎都集中在歐洲這塊土地上,直到大航海時代那些乘風破浪的冒險家領著我們向遠方出航、眺望。這個時期不只是中古世紀歐洲進入現代歐洲的銜接點,更密切串連著曾經深受殖民主義之害的北美洲、南美洲、非洲,以及亞洲。雖然當時我們尚未完成實體上的環球旅行,但心中的世界地圖好像已經因為這塊剛補上的拼圖角角,啪地一聲被全接在一起了。

真的很開心,在旅行將結束前補上葡萄牙這一課,幫我們串連回亞洲,也串連起世界近代史的架構。

這一路以來的閱讀歷程一點一點地改變了我對世界的看法,也讓我們深刻地發現自己的不足。對於中東、非洲、甚至是生長於斯的亞洲,我們的了解實在太少。以前看不見或無視於這些空缺的存在,並不感覺自己貧乏,可是現在正視著它們,卻不得不深感汗涔涔了。我想,再進一步邁開步伐探索真實世界之前,我們應該、也將會先努力填補這些空缺。



[註1] 此文篇名取自於林達的同名散文集
[註2] 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也是很有意思的連連看起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ee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